![]()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
专利摘要:
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係與一平板式電子裝置配合應用,轉接模組包括一天線單元、一第一連接介面以及一第二連接介面。第一連接介面用以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第二連接介面用以電性連接平板式電子裝置。其中,當第一連接介面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且第二連接介面電性連接平板式電子裝置時,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轉接模組之天線單元傳輸訊號,且透過平板式電子裝置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輸出資訊。 公开号:TW201320508A 申请号:TW101122301 申请日:2012-06-21 公开日:2013-05-16 发明作者:Chih-Hung Chuang;Chih-Ho Hsieh 申请人:Asustek Comp Inc; IPC主号:G06F1-00
专利说明: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 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特別是關於一種與平板式電子裝置配合應用的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 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日益多元化,除具備最初的通信功能外,更可包含音樂播放、影片觀賞或網頁瀏覽等附加功能。又比起其他可攜式電子裝置,使用者更能於智慧型手機上體會出便於攜帶的優點。然而,為了使智慧型手機便於攜帶,其體積相對較其他平板式電子裝置來得小,而導致智慧型手機的顯示螢幕無法做得像平板式電子裝置那麼大。較小的顯示螢幕有時會讓使用者在一些使用上變得較為不便,例如:觀賞影片時視覺感受較差、瀏覽網頁時文字內容不易閱讀等。因而,若將智慧型手機搭配平板式電子裝置,以平板式電子裝置顯示智慧型手機的資訊,便可讓使用者在影片觀賞或網頁瀏覽時更加輕鬆愉快。 又從另一角度而言,對一個同時擁有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式電腦的使用者來說,兩者只是尺寸大小的差異,實有功能重複的問題。是否能讓兩者搭配使用,以在功能不重複的情況下,完善發揮各裝置功效,一直是業界討論的主題。 除此之外,受到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化的影響,各家廠商在名為行動通訊產業的戰場中,無不傾力研發改進並推出新產品。當一個新產品被推出,除了可能會有新功能外,其硬體規格也可能與之前的產品有所差異,例如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及音源線接口可能被整合成為一個接口。隨著接口的改變,與接口連接的裝置勢必會遭遇新舊插孔不合的問題,而必須要透過轉接器。但是一般長形的轉接器不僅攜帶不便,除轉接外無法提供其他功能,甚至當智慧型手機與轉接器相連結的時候,還會影響天線的收訊品質。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器,在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連結時,可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額外的收訊功能,且作為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平板式電子裝置之媒介,即使產品更新造成插孔不合,也只要透過選用適當的轉接器便可將兩者順利連結,已成為重要的課題。 本案提供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在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連結時,可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額外的收訊功能,且作為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平板式電子裝置之媒介,即使產品更新造成插孔不合,也只要透過選用適當的轉接器便可將兩者順利連結,已成為重要的課題。 本案的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係與一平板式電子裝置配合應用,轉接模組包括一天線單元、一第一連接介面以及一第二連接介面。第一連接介面用以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第二連接介面用以電性連接平板式電子裝置。其中,當第一連接介面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且第二連接介面電性連接平板式電子裝置時,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轉接模組之天線單元傳輸訊號,且透過平板式電子裝置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輸出資訊。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案較佳實施例之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圖1所示,其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示意圖,並請同時搭配參照圖2之系統方塊圖以利理解。轉接模組1包括一天線單元11、一第一連接介面13以及一第二連接介面15。 天線單元11的工作頻帶可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一天線模組(圖未示)的工作頻帶相同,以提高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天線模組的收訊品質。實際應用上,天線單元11的工作頻帶也可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天線模組的工作頻帶不同,而讓可攜式電子裝置2可於不同的工作頻帶上進行通信。如此,當使用者到達不同區域時,即便當地通訊系統使用的頻帶不同,只要將可攜式電子裝置2容置於適當的轉接模組1內,還是可以享有通訊功能,而不需替換手機或晶片卡。 第一連接介面13,用以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2,詳細來說,第一連接介面13係可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一連接介面21電性連接,連接介面21例如但不限於影像訊號輸出孔、影音訊號輸出孔、音響訊號輸出孔或其組合等。具體而言,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連接介面21為公插頭,第一連接介面13為母插頭,具體來說,連接介面21為30或40接腳(pin)的公插頭,而第一連接介面13為30或40接腳的母插頭。 當第一連接介面13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電性連結時,天線單元11可具有通訊傳輸功能,而可攜式電子裝置2透過轉接模組1的天線單元11傳輸一訊號。具體來說,天線單元11可與第一連接介面13電性連接,是以,當可攜式電子裝置2透過連接介面21而與轉接模組1之第一連接介面13電性連接時,也同時與天線單元11電性連接,從而能利用天線單元11發射訊號,並處理天線單元11接收的訊號。 除有線地電性連接外,天線單元11亦可不與第一連接介面13有線地電性連接,而是當可攜式電子裝置2容置於轉接模組1時,與天線單元11透過例如但不限於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進行無線地耦接,同樣可進行訊號傳輸。 當然,不論有線或無線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輸出或接收訊號都能藉由天線單元11收發,只要調整天線單元11,便可強化或改變工作頻帶。舉例來說,若可攜式電子裝置2原工作頻帶即為900赫茲,而天線單元11的工作頻帶也為900赫茲,則天線單元11便可強化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通信品質;又若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工作頻帶原為900及1,800赫茲,而天線單元11的工作頻帶卻為2,700赫茲,則天線單元11便可拓展可攜式電子裝置2能使用的工作頻帶,而達到在不同工作頻帶通信之功效。當然,實際設計上天線單元11也可具有多個工作頻帶,例如同時具有900赫茲、1800赫茲及/或2,700赫茲的工作頻帶,使用者可依照需要自由選擇。至於選擇的方法可透過例如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安裝應用程式來達成。 第二連接介面15,用以電性連接一平板式電子裝置3(請注意,圖中所示為平板式電子裝置之背面,其正面可包括一觸控螢幕35),詳細來說,第二連接介面15係可與平板式電子裝置3之一連接介面33電性連結,連接介面33例如但不限於影像訊號輸入孔、影音訊號輸入孔、音響訊號輸入孔或其組合等,其他如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音源輸出接口(Audio output)等。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轉接模組1還包括一本體17。本體17的材質可為金屬、合金、塑膠或橡膠等,於本案中不加以限制。 本體17具有一容置部172,容置可攜式電子裝置2。因可攜式電子裝置2容置於本體17內時,會受到本體17的包圍,故轉接模組1也適於設計成保護套的形式,用以保護可攜式電子裝置2。 本體17具有至少一第一連結部174,而平板式電子裝置3具有至少一第二連結部31,第二連結部31係與第一連結部174相對應。第二連結部31與第一連結部174可相互連結,以完成轉接模組1與平板式電子裝置3的組合。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轉接模組1包括一本體17,但在實際應用上,也可不包括本體17。 請參照圖3A~3C所示,其所示為在不同實施態樣中,第一連結部174a、174b、174c與第二連結部31a、31b、31c以不同結合方式連結的示意圖。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結部31a係為二圓柱狀的卡榫,而第一連結部174a為與卡榫相對應之二凹洞,是以,藉由第一連結部174a與第二連結部31a的結合可將轉接模組1a固定於平板式電子裝置3a。 如圖3B所示,第二連結部31b係為二滑軌,而第一連結部174b係為與滑軌相對應之二滑槽,同樣可以藉由滑動方式結合,其中滑軌可以為「I」字型,以避免滑落;如圖3C所示,當然,第二連結部31c係為二圓柱狀的卡榫與二滑軌之組合,而第一連結部174c係為與第二連結部31c相對應之二凹洞及二滑槽。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為舉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實際應用上第一連結部174或第二連結部31也可為其他可達成功效任意結構,例如卡槽、楔形結構、鳶尾結構或其組合。 請同時參照圖4所示,當第一連接介面13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2,而第二連接介面15電性連接平板式電子裝置3時,可攜式電子裝置2透過平板式電子裝置3顯示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一輸出資訊。具體來說,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輸出資訊會經由第一連接介面13傳遞至轉接模組1,再由第二連接介面15傳遞至平板式電子裝置3,經過平板式電子裝置3之一處理單元37處理後將輸出資訊輸出。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上播放電影時,則其會輸出一影音資訊經由第一連接介面13、第二連接介面15傳遞至平板式電子裝置3,經過處理單元37處理後,平板式電子裝置3會將影音資訊輸出,使用者便可用具有較大螢幕的平板式電子裝置3觀賞電影,而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此外,輸出資訊也可為影像資訊(例如:照片)、音響資訊(例如:音樂)或其組合等,本案並不予以限定。 不僅如此,平板式電子裝置3更可透過第二連接介面15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2一觸控資訊。具體來說,當使用者對觸控螢幕35進行觸控操作(例如點選項目、換頁等)時,輸入的訊號經過處理單元37處理後輸出一觸控資訊,觸控資訊經由第二連接介面15傳遞至轉接模組1,再經由第一連接介面13傳遞至可攜式電子裝置2,可攜式電子裝置2之一處理單元23依據觸控資訊進行處理並輸出一輸出資訊,輸出資訊會經由第一連接介面13、第二連接介面15傳遞回平板式電子裝置3,經過處理單元37處理後將輸出資訊輸出。 也就是說,使用者也可由平板式電子裝置3端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2。舉例來說,當瀏覽網頁時,使用者可對平板式電子裝置3進行觸控操作,而不需要直接對可攜式電子裝置2進行觸控操作,由於平板式電子裝置3的螢幕較可攜式電子裝置2來得大,於是在操作與瀏覽上對使用者來說也相對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當可攜式電子裝置2藉由轉接模組1連接至平板式電子裝置3時,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螢幕電源可不啟動,也就是說,平板式電子裝置3的觸控螢幕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螢幕可以不會同時開啟,而可達到節能省電的功效。 在上述中,重要的是平板式電子裝置3可不需具備獨立的處理或記憶模組,而可以透過轉接模組1,以可攜式電子裝置2為核心運作,可避免產品同質性太高,功能重複,且價格難以降低等問題。 請參照圖5所示,其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示意圖。轉接模組1d的結構與轉接模組1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轉接模組1d進一步包括一蓋件19。蓋件19設置於本體11,當可攜式電子裝置2容置於容置部172時,蓋件19可用以蓋覆可攜式電子裝置2,以防止可攜式電子裝置2不慎鬆脫掉落造成的損壞。 請參照圖6所示,其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轉接模組1e的本體17e進一步包括一輸出/輸入端176。輸出/輸入端176例如但不限於通用序列連接埠(Universal Serial Bus,USB)等。依據本案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藉由第一連接介面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及第二連接介面與平板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輸出資訊顯示於平板式電子裝置,且可更進一步地於平板式電子裝置端觸控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此外,藉由天線單元的配合,而能達到強化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通信品質或改變其工作頻帶之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1a~1e‧‧‧轉接模組 11‧‧‧天線單元 13‧‧‧第一連接介面 15‧‧‧第二連接介面 17、17a~17d‧‧‧本體 172‧‧‧容置部 174、174a~174c‧‧‧第一連結部 176‧‧‧輸出/輸入端 19‧‧‧蓋件 2‧‧‧可攜式電子裝置 21、33‧‧‧連接介面 3、3a~3c‧‧‧平板式電子裝置 31、31a~31c‧‧‧第二連結部 35‧‧‧觸控螢幕 23、37‧‧‧處理單元 圖1為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的示意圖;圖2為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的系統方塊圖;圖3A~3C為第一連結部及第二連結部之示意圖;圖4為轉接模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平板式電子裝置結合示意圖;圖5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示意圖;以及圖6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示意圖。 1‧‧‧轉接模組 11‧‧‧天線單元 13‧‧‧第一連接介面 15‧‧‧第二連接介面 17‧‧‧本體 172‧‧‧容置部 174‧‧‧第一連結部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係與一平板式電子裝置配合應用,該轉接模組包括:一天線單元;一第一連接介面,用以電性連接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一第二連接介面,用以電性連接該平板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連接介面電性連接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且該第二連接介面電性連接該平板式電子裝置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該轉接模組之該天線單元傳輸訊號,且透過該平板式電子裝置顯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輸出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轉接模組具有一本體,且該本體具有一容置部,以容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一連接介面,以與該第一連接介面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平板式電子裝置具有一連接介面,以與該第二連接介面電性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連結部,該平板式電子裝置具有對應該第一連結部之至少一第二連結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連接介面電性連接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時,該天線單元係透過該第一連接介面以有線或無線耦接的方式電性連接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無線耦接的方式係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天線單元的工作頻帶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天線單元的工作頻帶係相同或不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輸出資訊包括影像資訊、影音資訊或音響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平板式電子裝置透過該第二連接介面提供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一觸控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轉接模組,其中該本體具有一輸出/輸入端。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49279B|2014-08-11|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轉接模組 US20130035143A1|2013-02-07|Mobi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ouch panel device and program for mobi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40379952A1|2014-12-25|Tablet electronic device TWI539371B|2016-06-21|多屏顯示裝置 TW201411415A|2014-03-16|在桌上型電腦或行動計算環境中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方法 KR20160015021A|2016-02-12|2축 힌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장치 CN107066034A|2017-08-18|计算设备和使用该计算设备的计算系统 TWI518484B|2016-01-21|擴充底座 CN103297097A|2013-09-11|带触摸屏显示功能的蓝牙适配器及蓝牙连接方法 TW201312543A|2013-03-16|顯示裝置 TW201502798A|2015-01-16|電腦系統 JP6797932B2|2020-12-09|2in1装置のための双方向ワイヤレス充電機能を有する両面ドッキング可能なキーボード・ベース TW201807532A|2018-03-01|電子裝置 TW201312453A|2013-03-16|顯示裝置 KR20130073651A|2013-07-03|도킹 디바이스 및 단말 가이드 CN205581843U|2016-09-14|一种电子设备 US20160295284A1|2016-10-06|Video data displaying system and video data displaying method CN104950987B|2019-07-26|扩充座 CN103856584A|2014-06-11|一种移动终端 CN202383973U|2012-08-15|一种无线多媒体候车广告牌 CN207117707U|2018-03-16|新型平板装置 CN205305031U|2016-06-08|视频终端设备 KR20120140142A|2012-12-28|전자 기기의 거치 장치 KR101530523B1|2015-06-25|휴대용 전자기기 하드웨어 연동식 랩탑 컴퓨터 CN102855915A|2013-01-02|一种伸缩式usb接口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30016483A1|2013-01-17| ES2538106T3|2015-06-17| EP2546723A3|2014-06-25| EP2546723B1|2015-05-20| CN102880233A|2013-01-16| EP2546723A2|2013-01-16| TWI449279B|2014-08-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5187643A|1992-02-04|1993-02-16|Shou Tsai I|Compute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detachable hard disk drive| US6049453A|1997-12-09|2000-04-11|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and associated computer host device bay structure| CN2348430Y|1998-11-17|1999-11-10|吴国荣|一种内嵌手机的便携式电脑| US6727890B2|1999-01-26|2004-04-27|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Modular keyboard| US6469891B1|1999-03-01|2002-10-22|Hitachi, Ltd.|Information processor| CN100555164C|1999-04-07|2009-10-28|基伯技术公司|用于计算、通讯和娱乐的便携式处理装置| EP1104976A4|1999-06-14|2005-10-12|Ntt Docomo Inc|REMOTE CONNEC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WITH EXTERNAL UNIT| US6952617B1|1999-07-15|2005-10-04|Khybe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Handheld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handset| US6525932B1|1999-08-18|2003-02-25|Fujitsu Limited|Expansion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489932B1|1999-09-30|2002-12-03|Prasanna R. Chitturi|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tegral docking station for a palm sized computing device| US7010634B2|1999-12-23|2006-03-07|Intel Corporation|Notebook computer with independently functional, dockable core computer| US6798647B2|2001-07-16|2004-09-28|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Portable computer with integrated PDA I/O docking cradle| AU2002233755A1|2002-02-26|2003-09-09|Fujitsu Limited|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unction extension device for extending function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4038293A|2002-06-28|2004-02-05|Toshiba Corp|拡張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7627343B2|2003-04-25|2009-12-01|Apple Inc.|Media player system| CN2672715Y|2003-11-27|2005-01-19|岳文祥|复合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050185364A1|2004-01-05|2005-08-25|Jory Bell|Docking station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7330923B2|2005-03-21|2008-02-12|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Pte. Ltd.|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US20060277555A1|2005-06-03|2006-12-07|Damian Howard|Portable device interfacing| US7580255B2|2005-08-24|2009-08-25|Apple Inc.|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050499A1|2006-01-24|2009-02-26|Calco Wayne A|Protective assembly for portable digital device| WO2008086312A1|2007-01-08|2008-07-17|Apple Inc.|Antenna insert| WO2009088977A1|2008-01-09|2009-07-16|Petra Solar Inc.|Photovoltaic panel with hot plug connector| US8340721B2|2008-03-19|2012-12-25|Google Inc.|Notebook computer and cell phone assembly| US20100093412A1|2008-10-09|2010-04-15|Inside Contactless|Protective envelope for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8295454B2|2009-01-07|2012-10-23|Google Inc.|Digital photo frame with dial-a-tag functionality| US8565843B1|2009-05-13|2013-10-22|Lugovations LLC|Portable device shell| US20120133591A1|2009-07-20|2012-05-31|Simmons Jeffrey J|Portable monitor| WO2011041727A1|2009-10-01|2011-04-07|Mc10, Inc.|Protective cases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CN102043432A|2009-10-10|2011-05-04|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笔记型计算机扩充座| WO2011060283A2|2009-11-12|2011-05-19|Arun Sobti & Associates, Llc|An end-user platform having an integral basin to operationally and physically receive a portable cellular-telephony transceiver| CN102117101B|2009-12-31|2013-12-11|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笔记本电脑| EP2564317A1|2010-04-26|2013-03-06|Hu-Do Limited|A computing device operable to 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a companio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054401A1|2010-08-25|2012-03-01|Cheng jeff|Method And System For A Mobi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711552B2|2010-10-06|2014-04-29|Compal Electronics Inc.|Modular system having expandable form factor| US20120143707A1|2010-12-07|2012-06-07|Deepak Jain|Executing Reader Application| US20120210034A1|2011-02-14|2012-08-16|Teco Image System Co., Ltd.|Portabl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signal input/output device thereof|US8742814B2|2009-07-15|2014-06-03|Yehuda Binder|Sequentially operated modules| US8602833B2|2009-08-06|2013-12-10|May Patents Ltd.|Puzzle with conductive path| EP2636278B1|2010-11-01|2018-12-12|Mitab Inc.|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 smartphone| WO2012161844A1|2011-02-28|2012-11-29|B-Squares Electrics LLC|Electronic module, control module, and electronic module set| US9019718B2|2011-08-26|2015-04-28|Littlebits Electronics Inc.|Modular electronic building systems with magnetic interconnec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9597607B2|2011-08-26|2017-03-21|Littlebits Electronics Inc.|Modular electronic building systems with magnetic interconnec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GB2502355A|2012-05-24|2013-11-27|Vincent Patrick Donohoe|A dock with different cradles for different mobile phones| US8804321B2|2012-05-25|2014-08-12|Steelcase, Inc.|Work and videoconference assembly| KR101334083B1|2013-09-06|2013-12-03|김한수|태블릿 컴퓨터| CN104993276A|2015-07-02|2015-10-21|李广连|一种震动给料机数据线连接器| US9363904B1|2015-12-18|2016-06-07|Nanoport Technology Inc.|Adapters for adap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a modular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TWI582605B|2016-05-03|2017-05-11|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可辨識之模組化電子裝置| CN112003098B|2020-08-25|2021-11-09|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转接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201161507357P| true| 2011-07-13|2011-07-13||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